数字化5g,我国5g发展状况?

用户投稿 159 0

关于“数字中国5g技术”的问题,小编就整理了【3】个相关介绍“数字中国5g技术”的解答:

我国5g发展状况?

中国的互联网科技已取得长足进展,中国的移动支付、共享单车、物联网等科技都已居于全球第一,短视频应用更已走出国门击败谷歌,访问量高居全球第一,这是中国互联网企业首次走出国门并取得成功。

5G在中国率先大规模应用,将有助于中国进一步巩固这些领先优势,进一步科技创新,在更多的科技领域击败美国,特别是在当下广受关注的物联网、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,依靠5G的超低时延,这些技术必然进一步升级,甚至可望在全球率先实现全自动驾驶。

中国已在13个领域居于全球第一,所取得的这些成就让美国哈佛大学都震惊不已,可以预期5G技术将推动中国在更多领域取得第一。

截至2021年6月末,我国已建设将近96.1万个5G基站,基本覆盖全国所有的地级以上城市,独立组网模式规模部署;

2021年,5G网络通过中低频联合组网来解决覆盖、容量、速率等问题,将覆盖延伸至全部县城与发达乡镇,提升对已覆盖区精准补盲和深度覆盖

我国5G建设发展取得积极成效。截至今年10月底,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129.1万个,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市区、97%以上的县区以及50%的乡镇镇区,行业虚拟专网数量超过2300张。5G手机、模组价格分别下探至1000元和500元,工业网关、车载终端、智能穿戴等新型终端不断涌现。终端连接数超过4.7亿,用户渗透率达到28.7%,5G应用已覆盖一、二、三产业的诸多领域,一是要加快网络建设,推进纵深覆盖。坚持适度超前理念,紧贴不同场景需求,推动5G网络按需建设、深度覆盖。

二是要坚持创新驱动,弥补产业短板。支持骨干企业加强产业链建设,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攻关,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。

三是要深化应用探索,提升供给水平。发挥“绽放杯”等平台作用,深度挖掘、培育典型5G应用,验证一批、成熟一批、复制一批。

四是要加强跨界协作,优化应用生态。加强跨部门、跨行业、跨领域协作,不断壮大5G应用产业大生态。

五是要坚持开放共享,促进互利共赢。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道路,在标准制定、技术研发、网络建设、应用拓展、用户权益保护、人才交流等诸多领域开展全方位务实合作。

5g技术对中国的影响?

5G时代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,对我国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。

1. 5G的高带宽、低时延等特性适合、适应工业应用。新型5G to B架构,以支持企业网低时延、高可靠、高安全的应用。

5G已在教育、医疗、交通、传媒、制造业等领域大显身手。较为成熟的5G商用模式和行业经验不断加以复制推广,未来5G应用场景将更加丰富多彩。

从山西5G+煤矿促进安全生产到上海商飞5G+大飞机制造业转型再到青岛港5G+行业运输,“5G+工业互联网”让传统制造业转型如虎添翼。发展工业互联网,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,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。

2. 5G已成为引领融合创新、激发新型信息消费的新动力,成为促进产业升级、驱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引擎。

5g技术?

5G候选技术有如下6个方面:

1、极致增密

网络增密不是新技术,在3G网络刚一开始遇到拥堵问题时,移动运营商就意识到需要在系统或多个扇区引入新的蜂窝(cell),这带动了small cell等多种类似产品的兴起,这一技术本质上是把接入点移到离用户更近的地方。简单来说,基本上是没有其他方式来大幅增加整个系统或整个网络的容量。

5G网络很可能是由多层连接组成,也就是说不同大小、类型小区构成的异构网络:对数据连接速率要求低的区域用宏站层覆盖,对传输速率要求高的区域用颗粒层覆盖,中间再穿插其他的网络层。网络部署和协调是主要的挑战,因为运营商需要以指数级增长网络层。

2、多网协同

未来会有多张网络一起为用户终端提供连接:移动蜂窝、WiFi、终端对终端连接等等。5G系统应该能紧密协调这些网络,为用户提供不中断的顺畅体验。目前,协同多张网络仍然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。Hotspot 2.0与下一代Hotspot的案例会是蜂窝与WiFi集成的一个参考。5G能否让终端设备在几张网络间顺利切换,还有待观察,如何无缝地从一张网络切到另一张上的确是一个最大的挑战。

3、全双工

所有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都依赖双工模式来管理上传和下载,有时分双工,有频分双工,比如说LTE FDD,其上行和下行需要两个单独的信道,而TDD呢,无论上行还是下行都采用同一个信道,只是时隙不同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“数字中国5g技术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“数字中国5g技术”的【3】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